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资讯

ofo融资迷局:滴滴、阿里、戴威的三角博弈

文章来源: 2018-09-12 点击次数:

 

  从目前阿里系对ofo的态度看,是否会收购ofo,以及是否会让ofo跟哈罗合并,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一位PE投资人近期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目前蚂蚁金服IPO时间推迟,说明还没准备好,单车业务在其布局中的位置还没有定论,阿里系对ofo的态度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都还需要谈。

  戴威的底线

  戴威没有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让ofo与摩拜或者滴滴合并;但也没有像很多人预想的那样,迅速把ofo做死,他仍在坚持。他曾经激励自己说,Facebook也曾经差点卖掉,他觉得只要留着最后一口气,也许就能把握下一个机会。

  “戴威这个人,从骨子里,只要是能让他走到终局的(方案),他一切都能接受”,张希表示,“但有一点他(戴威)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方向被别人把控。”

  去年底, ofo、摩拜的投资人公开表态,希望双方合并,尤其是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他去年曾在4个月内3次呼吁ofo、摩拜“合二为一”。

  去年12月18日,戴威在一个公开活动上演讲,并回应了外界对ofo、摩拜合并的期待。“非常感谢资本”,他说,“但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创业者应该与投资人良性互动”。

  2018年3月13日,ofo投资方经纬中国的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经纬合伙人张颖与戴威的对话文章,据说这个对话的发生时间与文章发布时间间隔了3个月。在那场对话里,戴威告诉张颖:“我觉得共享单车行业合并的概率小,合并的动机没有那么大。”

  到了2018年3月26日,戴威接受媒体采访时又改口称,“跟摩拜高层聊过多次,最新结果是有合并可能但还没确定”。

  今年上半年,在摩拜寻求接盘者时,ofo曾有机会参与竞购。但李斌对接盘方更看重的是背后的资本和资源,而不是现金。显然,与美团相比,无论资金实力还是资源,ofo都缺少竞争力。

  戴威为何改变了态度,愿意接受ofo与摩拜合并?“他(戴威)觉得这就是公平竞争,谁有能力控盘谁就成为最后的主导者,这事他能接受”,张希认为,“或者,也许他很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最后的主导者。”

  “如果ofo跟摩拜并,他(戴威)一直是ok的,甚至最终由摩拜主导他也ok,但是不能滴滴主导,这是他的底线。”张希称,在戴威的逻辑里,如果最终由摩拜主导,至少大家做的还是共享单车,由滴滴主导就完全不是了。

  90后的戴威希望别人称呼他为“老戴”,处女座的他被员工评价为“自己焦虑型”的CEO,就是“会焦虑,但不会表现出来的”。而在ofo被滴滴并购这件事上,他的底线一度是不能碰的,即便是最熟悉他的联合创始人,也没人能说服他。

  今年5月时,戴威还在ofo的一场内部会议中把ofo当时的现状和电影《至暗时刻》中的丘吉尔、战时英国相提并论,认为ofo正处于“至暗时刻”。戴威向当时参会的团队成员表示,“如果不愿意战斗到最后,现在就可以退出”,他还强调,公司未来将保持独立发展。

  体量庞大但造血能力不足的ofo已经在戴威的坚持下苦撑几个月,这在一些人看来,“已经非常棒”。ofo的一个投资方评价戴威是“一个纯粹的创业者”。而普世价值观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ofo的一位离职高管认为,他们手里曾经有一副好牌,没打好,但也没办法,都是自己打出去的。

  ofo走到今天,戴威应该是心有不甘的,但也只能说,梦想依然丰满,但现实已经很骨感甚至残酷。今天对于戴威来说,剩下的选项不多了。

3 / 3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