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基地深圳的转型:科技行业有人走有人来
文章来源: 2018-09-12 点击次数:
据国外媒体报道,曾经作为中国制造业基地的深圳正在谋求城市转型,将深圳打造成一个高科技中心,成为中国新兴的硅谷。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中的不少居民。一些高收入的科技工作者来到这里,而原有的工厂工人正在离开。

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运营的最大工厂之一位于深圳。沿着工厂门前走下去,有一座寺庙,一个篮球场和一家由金姓男子经营的台球厅。
在一个夏日的中午,孩子们挤在台球厅的旧皮躺椅上,用手机看视频。一些人在打麻将。还有一些人挤在塑料桌旁,一边抽烟一边喝茶。
但台球桌却空无一人,这曾经是金的摇钱树,而现在球却闲置在旧的金属饼干罐里。
“没人再来了,”金指着空荡荡的房间说。
这是因为住在深圳这个地区的富士康工人越来越少。作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基础城市之一,如今深圳正在寻求另一种转型,将深圳打造成一个高科技中心,成为中国新兴的硅谷。
老旧的楼房正在被改造成时尚现代的公寓,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和雄心勃勃的年轻工人。其平均租金已从每月100美元跃升至250美元或以上。很多工厂工人的工作是组装iPhone手机等电子产品,这对于通常月薪600美元的他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许多富士康工人正在离开这里。

中国优质的工作越来越向城市集中。与此同时,租金和物业成本正在不断飙升。最终结果是许多人面临的负担越来越重。
另一位受访者说,他的妻子在深圳一栋刚刚翻修的建筑底层开了一家面馆。“我们开玩笑说,这些建筑里过去住的都是工厂工人。现在到处都是养狗当宠物的人。”他们曾经住在饭店楼上的那栋楼里。但在翻修之后,租金上涨了一倍多,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从而不得不去寻找新的住处。
“新居民也对面馆并不感兴趣,他们有足够的钱从附近一些更高档的地方订餐。”
从乡村到大城市
四十年前,深圳还是一个渔村。在1979年,它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大量工厂和工人涌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座城市大约有300万居民。如今,这个数字接近2000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城市的700万工厂工人基本上都聚集在“城中村”。而这些地方现在是开发商的主要目标,他们的目标客户是高收入的科技工作者。
最近离开深圳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鲍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表示:“深圳希望吸引的是高级人才。”
去年,房地产公司万科宣布斥资数百万美元对富士康(Foxconn)附近的城中村重新开发。几名工人说,他们不得不搬家另寻住处。作为回应,一些工人给富士康写匿名信,要求加薪以支付不断上涨的房租。
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清楚这些重建项目,并“与正在当地相关政府机构合作,将租金上涨对员工生活成本的影响降到最低。”
但工人工资没有提高。而现在更多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当工人搬家时,势必会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孩子们必须换学校上学,而父母必须摸清新的上下班路线。
不同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