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资讯

利用广告法团伙敲诈网店9000家,涉案金额超6万元

文章来源: 2018-09-10 点击次数:

 

  公布广告用语

  详细负面清单

  网店卖家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被敲诈勒索后去查才知道哪些词不能用,“敏感词太多了,我们也搞不清。”他坦言,并不了解广告禁用词语的准确范围。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认为,网络时代广告用语可能有所夸张,但应区分是主观描述还是客观定性。

  “比如‘最美’和‘最安全’,一个属于主观描述、一个属于客观定性,应当有所区分,不是所有情形都属于触犯了《广告法》并要受到处罚。”他举例说,一些广告描述中出现主观判断的宣传语不会让消费者误解,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形也拥有自由裁量权。

  “一些商家是无意违法,法律意识淡薄,的确不知道哪些词可用哪些词不能用。极限词的使用规定比较模糊。”根据《广告法》第九条规定,广告不得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的情形,高艳东建议,工商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广告词用语做进一步细化的分类和界定。

  他介绍称,定期公布详细的广告用语、词汇的负面清单和禁用情形,加强引导,既让商家有便民信息可查的途径和依据,也避免类似此案中犯罪嫌疑人钻法律的空子,实施敲诈勒索犯罪。

  此外,高艳东还提出,商家应树立法律意识,电商平台则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平台监控发现异常情况主动报警,帮助商家维护合法权益。

  南都记者从阿里安全了解到,阿里安全针对恶意投诉现象开展了全网规则普法、商品一键自检、图文违规拦截、培训考试系统四大举措,帮助商家规避风险。“商家一旦遭遇恶意投诉,请及时联系阿里小二进行处理,并积极配合调查取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净化网络营商环境,让违规者无路可走,让老实人放心经营。”阿里安全高级专家临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