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资讯

"风投女王"徐新评美团: 超级平台上可以长出花来

文章来源: 2018-09-06 点击次数:

  由于移动互联网,手机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改变了竞争的格局,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决定都集中到手机那几个APP上,于是超级平台诞生了。

  由于网络效应非常强大,徐新认为这样的超级平台上面可以长出花来。“美团一开始只是做了个团购,后来又做了外卖,然后再做了旅游,但这些业务都很快就做起来了,原因是对于美团这样的平台来说,新业务的获客成本基本上很低。有了网络效益,超级平台就可能会形成一家独大或者是双寡头的局面。”

  不过,在两家合并之前,徐新的身份一直是美团的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的投资人。

  徐新最早投大众点评是在2012年,当时今日资本领投了那一轮融资,徐新本人也进了大众点评的董事会。

  那个时间点,美团和大众点评还在打团购大战。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美团成为赢家。

  “打不过美团,输了呗。”徐新认为当时的大众点评下沉到三线城市的速度太慢,总是守着一线城市。

  有一次,徐新在大众点评董事会上看到一张表格,说大众点评在一线城市绝对的NO.1。于是徐新追问,那全国市场大众点评排第几?结果,美团是第一,而且在全国市场份额比大众点评高出50%。

  “多50%还有点戏可以赶上,多100%就game over了。”后来徐新支持大众点评继续“打仗”,但这场仗打得很辛苦,当时美团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实现全部垄断,大众点评要打破美团的垄断很难。在徐新看来,这的确是一场用钱烧出来的仗,一直补贴商家,一个酒店或者餐厅有可能要倒贴好几千万。

  而最终的结果是美团和点评坐在谈判桌上谈合并。

  58、赶集合并谈判的时候,作为赶集的股东徐新是不主张合并的。“(58赶集)最后真的很可惜,坚持下去肯定是两家公司,各自是不一样的。市场足够大,赶集就做二手车、做招聘,这两件事情已经很大了。但大部分投资人觉得这么烧钱就慌了,不像我这么有定力觉得它(赶集)打得赢,这就是认知的差别。”

  但美团、点评的合并徐新是支持的。

  “那时每个月烧钱烧得非常狠,(大家)心理的压力到了极限,都知道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久的。”最终是徐新对大众点评的创始人张涛说,你们都缺钱,又不想合,要么合要么死,在死和合并之间,可能合更好,只能做这种选择。

  这样才有了后来美团点评的故事。

  外卖市场要再涨十个点

  自称对吃很感兴趣的徐新投过娃哈哈、真功夫、三只松鼠等不少项目。外卖兴起的时候,她也没有放过。

  当时的外卖市场上,饿了么才是先行者。

  但就是在今日资本对饿了么做尽职调研准备投钱的时候,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给徐新打了一个两小时的电话,谈到了美团要做外卖的想法。最终,徐新决定两边一起看。

  美团盯上外卖的原因是,这是一个高频、高毛利的平台。而一开始,后入场的美团,是学习者的角色。

  饿了么去学校贴大字报,美团也去。饿了么八点钟去贴,那么美团就十点多来,正好把饿了么的大字报盖上了,就这样两家在校园开打外卖地推战。

  学习了6个月以后,王慧文在2014年的暑假招了1000个人,集中培训一个月,派到了100个城市。

  当时饿了么已经拿到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投资,徐新作为大众点评的投资人和张旭豪有过沟通。

  王慧文将美团外卖一下就到扩张到100个城市,而那时的饿了么虽然赚钱但只集中在几个城市。徐新也着急,和张旭豪说,“豪哥你要赶快弄,再不弄,你就要输了。互联网没有地头蛇的,全部是nationwide。”

  于是,外卖市场的后来者美团抢到了机会。

  但徐新认为美团最后真正赢了这场战役的根本原因是,美团坚定地做配送,将配送的标准提高到30分钟送达,而那时候饿了么还忙着做上游供应链配餐。

  “他们学习的速度很快,先学习,挖进去比别人挖得深,执行力很强,但最关键还是战略对了。”

  根据艾瑞报告,中国餐饮外卖行业目前的领导者是美团点评,美团点评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1.7%增至截至2018年3月31日三个月的59.1%。

  王兴在2016年8月曾预测过,外卖商战将在6~12个月内落下帷幕,市场或成7:2:1格局。

  不过,饿了么收编百度外卖,而阿里就全资控股饿了么的举动显然打乱了这一节奏。

  今年8月份,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饿了么CEO王磊还透露饿了么将在接下来两个月投入30亿元,围绕商家服务、消费者福利等关键环节进行升级。其目标是在短期内,将外卖市场的份额扩大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