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细解:申请一笔互联网贷款会被搜集哪些数据?
文章来源: 2018-08-22 点击次数:
刚刚在港上市的51信用卡搜集的数据包括:导入银行账单、手机号、浏览器和手机信息、IP、访问日期和时间、软硬件等特征信息;身份信息、联系地址、职业信息、联系人联系方式、历史借贷情况、设备及位置信息、通话记录及短信记录等。
用户画像标签
搜集数据的目的,在于获取用户画像。
京东金融明确提出,收集用户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手机号、个人基本信息、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交易信息及行为信息、浏览信息、关注信息、软件信息、设备信息等,进行数据分析以形成用户画像,用来展示用户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获悉,在拥有全面、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会对数据进行分类。一般而言,互联网机构和金融机构会通过丰富和全面的标签体系,采用成千上万个动态或静态字段信息。
例如:平安集团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规模高达8.5PB,单个用户数据标签达20000个。
腾讯的用户画像中,标记在每个用户身上的标签人均2000多个,大概可以归类为账户数据、交易数据、商户数据、QQ平台数据、微信平台数据、安全平台数据,日均计算量达到1.5万亿次。不过,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用于风控的标签此前不超过40个,在近期增加两个与邮箱相关的标签后,也仅有42个。
通过这一标签系统,将散乱无章的数据整理为清晰分层、逻辑清楚的结构化数据,从而可以被大数据风控模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