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开全员大会: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
文章来源: 2018-11-15 点击次数:
ofo的资金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根据《界面》报道,截止大约半年前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8月,上海凤凰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涉及诉讼公告称ofo的欠款达到6815万元。9月,财经网报道称ofo拖欠了云鸟、德邦等多家物流供应商数亿元人民币欠款,正在协商解决方案。
今年年初,ofo通过资产抵押给阿里巴巴的那笔借债尚未还清,有分析认为阿里可能选择债转股的方式,收购ofo股份。9月,有消息称,ofo即将完成E2-2轮融资,融资数额达数亿美金,由蚂蚁金服领投,滴滴跟投。但蚂蚁金服、滴滴及ofo三方均表示不予置评。
在资金重压下,有网友反映ofo退押周期再被延长。对此戴威今天向员工解释说,退押金没有问题,只是有困难。
承认错了
ofo从明星公司走到现在,戴威有哪些疏漏之处?
上述在场员工告诉本刊,戴威表示他“错了”。具体在于,去年ofo就应该探索广告变现等业务,因为仅靠单车骑行收费不能实现盈利。戴威还表示,未来ofo会分化出更多APP,多元发展。
今年4月,ofo宣布成立B2B部门,业务涵盖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等。ofo为广告商定制车身广告,最低价位是160元/辆/月,加了车轮部分广告的品牌定制是2000元/辆/月,同时在APP上做流量分发广告。当时有地方运维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团队内部实行的是“全员B2B”计划,鼓励所有岗位人员去找广告合作。
ofo最近一次公开B2B业务进展情况是在6月,B2B负责人邵毅称B2B各项业务进展顺利,营收已超1亿,同时ofo已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盈利。
发力探索广告业务的原因在于,戴威看到共享单车本身无法实现变现,在今天的大会上,他承认了这一点。
实际上在早期,投资人和创业者在给共享单车算账时,都认为这一模式可以实现盈利。但越来越疯狂的造车、补贴与意料之外的损耗,让其商业模式蒙上一层灰。被收购后的摩拜看起来也拖累了美团的财报。9月27日美团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美团调整后亏损为41.91亿元,去年同期为5.12亿元,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由摩拜带来的。从2018年4月4日到6月30日,摩拜贡献了4.72亿的收入。
关于未来如何分化出更多APP,寻求更多变现方法,戴威在会上没有说到具体方案。
曾想过放弃,但不想像小蓝一样
在大会的后半段,戴威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后面在打鸡血,没有喊战斗到底的口号,只是说了要重塑企业文化。”上述在场员工告诉本刊。戴威回忆说,在三四个月之前,自己曾想过放弃,因为确实没钱了,不想管了。但是后来他不希望公司像小蓝那样,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小蓝单车创始人兼CEO李刚和戴威同样年轻,同样曾意气风发,同样是骑行爱好者,但在一年前的此时,小蓝单车断粮,没能挨过那个冬天。虽然现在依然能用滴滴APP扫开小蓝的车,但李刚却退出了江湖。
如今又至寒冬,ofo公司附近零星的小黄车躺在雾霾里,戴威和他的团队是否做好了过冬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