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资讯

58凶险:“行骗手段”多年不变 “虚假信息”已成标签

文章来源: 2018-10-22 点击次数:

 

  58模式的弊端在于,只涉及到信息没能深入交易形成闭环。对此,58内部是有感知的。在58同城上市之初,姚劲波就表示,未来58同城的商业模式会朝着闭环发展,实现从信息发布,到交易达成全过程,这将是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

  为形成闭环,2011年58同城推出过团购,2012年在二手3C数码版块引入了支付宝进行在线支付交易,后来也尝试用大众点评的方式解决信息质量,但由于本地信息服务的类目繁杂、内容繁多,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4年,O2O概念大火。从2014年底至2015年中,国内拿到A轮融资的社区O2O项目有1000多个,拿到B轮的有200多个。O2O成了一个创业者、资本、媒体等扎堆的狂欢盛宴。58也在这个时候做了押注。

  O2O确实与58业务十分切合,一方面它贴合58同城原本就有的家政、维修、代驾等本地生活业务,似乎每一个细分拆出来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角兽,另一方面,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模式能够使得58形成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闭环。

  于是,在那一时期,58同城成立了以首席战略官陈小华牵头的创新和投资部门。一方面尝试一些能与现有业务结合的创新产品,另外一方面也在O2O寻找一些能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58在O2O上来势汹汹。58到家,上线半年,仅保洁一项就超过中国最大家政公司10年的交易量。并连投美到家、点到按摩、58月嫂、呱呱洗车等十余个O2O项目,“我们应该算是O2O投资最活跃的TOP3,抢了红杉和经纬不少项目。”陈小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姚劲波对58到家寄予极高的期望,“我们在构建一个以居家场景为核心的上门服务体系,由58到家的平台直接连接劳动者和用户,并定义服务流程和价格。”

  这一点从58到家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谈及为什么不叫58同城到家而是58到家,陈小华说:“我们的想法是,它将来会比58同城更大。”“我们的目标是未来给1000万人直接发工资。我们希望如果有一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敲钟的都是钟点工和搬家师傅。我们一定要成为那个领域的百亿美金公司,改变一代人的生活。”

  2015年10月,58到家宣布获得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投资巨头KKR和平安创投。此次融资后,58到家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