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上市,李一男的救赎
文章来源: 2018-10-20 点击次数:

胡依林
此时,身处北京的投资人李一男观察智能电动车赛道已经一年有余,却苦于找不到一个“接地气”的项目。
2014年A股IPO重启,国内的投资热情重新被激发。一直以来国内的风投和私募机构主要依靠项目上市获取高投资回报,IPO重启后,创投机构进入投资“狂热期”。这一年,恰好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智能电动车给足了创业者们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想象空间。与车有关的一切,开始受到诸多投资人的关注。李斌、何小鹏、贾跃亭都在这一年进入汽车领域,他们被称为“特斯拉的中国门徒”。
痴迷摩托车的胡依林倒没有做门徒的打算,他的想法很简单,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电动自行车都太丑了,如果能做一台达到摩托车质量水准、好看的电力机车不是很好?
李想看过胡依林的商业计划书后觉得很有意思,转给了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黄明明是汽车之家的天使投资人,关注智能造车领域已久。2014年7月28日,在北京鸟巢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黄明明将李一男和胡依林拉到了一张桌子前。
多年后,胡依林在自传文章中写道:李一男听完整个商业计划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格局不够,方向太窄”,随后他谈了自己对项目的想法和规划——团队一定要放在北京,产品要做到极致。
李一男不仅提出了项目可实施的方案,拉来投资,还要亲自下场操盘。
胡依林的商业计划书团队介绍页面从一开始就空缺着四个职位:CEO,销售营销、供应链、售后服务。初中毕业,自学成为设计师的胡依林,尽管其履历中已经收获了微软、Frog Design这样世界级顶尖企业,但对于主导一家公司,他自称并无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