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法明年起实施:带礼物被认定经营活动也要缴税
文章来源: 2018-10-13 点击次数:
属于经营活动同样要纳税
95后女生小梅在澳大利亚留学,平时会趁课业不忙的时候兼职做做代购,量不大,购买者主要也都是国内的亲戚、朋友。听说《电商法》要实施,小梅很发愁,“那今后我给亲戚朋友帮忙带礼物、少量代买也要被监管了吗?”
根据《电商法》,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但同样要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并如实申报纳税,否则将会被处以2万~50万元不等的罚款。
董毅智律师认为,海外代购满足“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提供服务的“经营”要素。“本条重点在于‘经营活动’,并不是说消费者去国外帮朋友带东西就会被认为属于范畴内,而是在于其行为是否会被认定为‘经营活动’。在这一点的认定上,可能需要参考盈利数额、活动次数、时间长短等。”
《电商法》实施后,是否会影响消费热情?长年“海淘”的消费者郭梓芮告诉记者,主要担心的问题就是成本,所有的税收、经营成本最终还是会由消费者来买单,“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陈明表示,一些自己收藏、购买许久的信得过的微商代购,已经在朋友圈说今后不做了,“多年累积的信任就告别了,又要重新去筛选。”但有更多消费者认为,代购纳入监管是好事,至少以后能找到地方追责,海淘也“有法可依”,不再怕买到假货或是售后推卸责任的问题。
在代购小吴看来,消费热情短期内多少会受到些影响,但迟早会“回暖”,“真需要买的人,无非是加点价格更放心而已,不买的人再怎么问也是不会买的。”
董毅智告诉记者,电子商务经营者纳入税收之后,可能对平台上的经营者产生打击。“由于监管上和制度上的薄弱,平台上的经营者已经习惯了不缴纳税款的情况。从本次电商法来看,并没有为电商平台内经营者单独设立税种的迹象,相反,其明确了作为经营者不区分线上线下、传统与电商,只要生产经营满足收税要求就应当缴纳税款。”
代购们有的重新求职
有人准备转行
“最后三个月!三个月以后就不做啦,这段时间要带货的抓紧联系我!”“以后带货全部要报关纳税,涨价是肯定的!还不趁现在囤囤囤?”朋友圈里,代购们纷纷开始行动,为三个月后做准备。有代购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许多买家甚至比卖家更“疯狂”,很多原本不算畅销的商品,如今都开始断货,还有些买家甚至完全不挑拣,能抢到啥就买啥,加价也在所不惜,只为囤货。
85后辣妈小洁是一名从业5年的资深代购,她主要代购的产品来自日本、澳洲。小洁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几年前自己就注册了公司,营业执照等手续一应俱全,所以《电商法》对自己的影响不大,还是会继续做代购。“无非是从个人渠道转为公司渠道。”
但小洁也坦言,之前可以通过旅游、出国办事,将商品人肉背回国,合理避税;今后转为公司渠道,所有商品都要报关交税,很多种类商品都需要贴中文标签,在流程上会更加繁琐,今后的商品也会适度涨价。
像小洁这样轻松转型的只是少数。小洁身边众多的全职代购小伙伴们,有些准备这三个月内狠狠赚一笔后洗手不做,有些正焦头烂额地准备注册公司。“我身边有些小姐妹,已经在投简历了,准备年后重归职场。”
日代(日本产品代购)小张同样有注册公司,继续做代购并不难,但她仍有顾虑。所以她也在准备朝奢侈品后续保养服务转型。多年的积累,让她有了一批数量可观的铁杆粉丝,如果新规实施后,试水不成功,这可以作为她的备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