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身家缩水近千亿 大股东又要减持130亿顺丰股票
文章来源: 2019-04-05 点击次数:
监事刘冀鲁为原鼎泰新材的发起人股东,在鼎泰新材上市之前已经持有部分股份。
对于减持的理由,各大减持对象均表示,是“资金需求”。
这并非上述股东首次减持。2018年2月2日至2019年3月20日,嘉强顺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顺丰控股无限售流通股总计45,721,257股,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03%。
业务增速已经明显落后
与减持同样吸引关注的是顺丰的业绩。顺丰控股2018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降4.5%;扣非净利润34.84亿元,同比下滑5.92%。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顺丰控股的业务量增速已明显落后同行。2018年,顺丰控股?38.7亿件业务量同比增长27.6%,而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及韵达股份则分别完成51亿件、85.2亿件及69.8亿件,同比增幅34.42%、34.8%及38.48%。
申通、中通与韵达的净利润增速在2018年分别增长了37.46%、30.1%及67.3%。尤其是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递,尽管年营收只及顺丰控股的19.3%,但42亿元的年度净利却只落后顺丰控股不足8%。而申通快递更在今年3月得到了阿里巴巴46.6亿元人民币的支持。
此外,顺丰控股引以为傲的高端市场在去年也受到了同行的冲击:
2018年7月,圆通的母公司圆通蛟龙集团推出“承诺达”,定位中高端市场,对标顺丰;
2018年10月,京东推出个人业务,包括“特惠送”、“特快送”、“同城即日”“京尊达”,和顺丰一样采用直营模式,价格也是定位中高端。
这让顺丰在高端市场难有提价的基础。年报显示,2014年至2018年顺丰的年度票均收入分别为23.61元、23.83元、22.15元、23.14元和23.18元,变化不大。
对于2018年增收不增利,顺丰控股在公告中称是成本上涨影响、公司对新业务进行了开拓性投入,以及扩展多元化的物流服务所致。
有券商依然看好其前景
在2018年,顺丰控股不断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2018年3月顺丰控股17亿元收购广东新邦物流,发力重货快运业务;
2018年4月,又以1亿美元参与了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加码国际业务;
2018年8月,陆续与美国夏晖集团、招商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合作,增加冷链、海运以及铁路运输方面的布局;
2018年10月,顺丰控股55亿元现金收购德国物流巨头DHL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业务。
这样的“大手笔”也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据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不完全统计:
2017年2月,顺丰控股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达78.22亿元,并在同年6月发行20亿元的公司债券。
顺丰控股全资子公司SF Holding Investment Limited在境外发行5亿美元债券;子公司泰森控股也分别发行14.7亿元的公司债券、15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和10亿元的中期票据。
当然,顺丰控股的2018年报仍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