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资讯

拼多多"闹革命":"游戏式"运营和制造"爆品"

文章来源: 2018-08-22 点击次数: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去下一个判断,还是要结合具体的消费阶段来看。比如在商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乡镇用户用上了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产品,即使这些产品比你用的要粗糙一些,但你觉得这是升级还是降级?

  又比如大城市物价、房价涨得这么快,居民自由可支配收入却没有这么快的增长,大家不像以前那样去追求名牌了, 开始讲性价比、个性化消费,那这又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

  中国各个地区的居民收入有差异,所以消费能力和所处的消费阶段也有区别,其实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定义什么是消费升级。从这个角度来看,乡镇市场的消费需求确实是向上的,但是满足他们需求(包含低价这个核心属性)的产品市场目前匹配得并不充分。

  04 「C2M」的另一种实现路径

  小城市和乡镇居民的绝对收入虽然还比不上大城市,但和自己的过往相比,他们的收入却确实在提升,而且买房和生活成本没有大城市那么沉重,可支配收入的上涨让一些新的需求开始出现。

  

拼 多多闹革命:游戏式运营和制造爆品

  比如,现在很多乡镇居民的家里开始用洗手液了,只是和大城市消费者相比,他们会呈现出自己的购买倾向,不在乎是否是「蓝月亮」这样经常打广告的一线品牌,更在意的是能不能起泡,能不能把手洗干净,如果不伤手有香味其实就挺好。相反,他们还会觉得那些常做广告的品牌实在太贵了。

  基于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一个熟悉这个产业的企业家朋友从成本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拼 多多上做洗手液低价拼团生意为何有它的合理性。他说,如果一款洗手液的生产成本是三块五,那经过中间的物流和多层经销,到达县城小超市时成本可能就到九块了,小超市要赚钱就得卖到十一块钱以上。但拼 多多实现了从工厂到用户,减少了物流环节和经销层级,到达县城时的成本可能只要七块。这种情况下,它哪怕做七块九的拼团,每瓶洗手液还能赚九毛钱,而以拼 多多的流量,卖出 10 万瓶并非难事,这个生意对一些小品牌洗手液来说完全是合算的。

  这个成本还能再低。如果拼 多多先在平台上做预售,然后再在全国靠近主流物流仓的地方挑几家靠谱的生产厂,按订单生产洗手液,产完直接发走,库存周期、配送距离都缩短,成本进一步下降,到县城时可能六块钱就能搞定。

  这种模式就是我们说了很多年的「C2M」(客对厂),拼 多多这种不主要运营店铺、品牌而运营「爆品」的逻辑,让它有可能运用自己的流量,赋予一些边缘企业全新的机会。当然,我们说的这些,前提依旧是合法合规,产品安全、达标。

  其实这种「C2M」的模式,黄峥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也提到过。他举例说,如果有一千个人在夏天时想到冬天要买一件某种样子的羽绒服,他们一起写了一个联名订单给生产厂商,愿意按照上一年的价格出 10% 的定金,那很可能就会有工厂愿意给他们 30% 的折扣,因为工厂从这样的订单里获得了一种需求的确定性。拼 多多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帮着去形成和提交联名订单的平台,本质上这是用需求侧去推动供给侧的效率提升,进而带来整个商业体系的更高效率。

  我跟很多的企业家朋友做过交流,他们认为如果拼 多多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真的推动了「C2M」模式的形成,那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它对中国制造产业升级所做的贡献,可能不会比阿里小。

  05

  远大前程面前需要解决两个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