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称不可能出让FF控制权:将收回FF中国管理权
文章来源: 2018-11-14 点击次数:
相信大家都想得到几个核心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现金流危机?其实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我此前跟高管团队和在Excom上已经多次坦诚透明的沟通过。
首要原因显然就是恒大的违约。记得去年10月的一个周末,我正在跟团队开会讨论融资策略,突然接到一个来自香港的紧急电话,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恒大对于投资FF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同时对LeEco模式非常认可,希望我当晚就到香港进行融资谈判。我当时我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绝不能出让公司控制权,其他的股权和经济利益我都可以做出让步,这是FF的生命线,京东或者阿里巴巴的创始人超级投票权也就是AB股的模式成为我们谈判的基础,这是真正让FF达成产业变革的前提,也会保证FF的愿景和梦想不会扭曲,FF的变革情怀也得以坚持。恒大一口答应我的条件,并且很快就达成了融资协议,虽然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妥协,估值也给出了极大的优惠,但我还是要非常感谢恒大在FF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因此在去年11月签订融资协议后,基于对恒大的诚意和信任,我们提前把45%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恒大,而FF只获得了8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20亿美元的交易对价,恒大还应该向FF支付剩余的12亿美元投资款。17年底做的FF 91量产的 预算大概10亿美元,并得到了恒大的认可,这里还不包括FF 81及南沙工厂预算。而实际上这8亿美元的去向,其中只有4亿多美元用于FF 91的量产交付和下一代产品研发,约1亿多美元用于支付供应商前期费用,2亿多美元应恒大要求用于FF中国业务及南沙的土地开发项目与建设。而且他们多次承诺归还这两亿美元用于FF 91的量产。
根据去年的投资协议,恒大不得参与FF全球任何经营管理。此后,在恒大主动提出签署原投资协议的补充修订协议的要求下,FF、恒大和我本人在7月份签署补充协议,改变了恒大不能参与任何经营管理的约定,并要求获得FF中国法人和董事长席位,同时有权从恒大委派高管,参与FF中国的经营管理工作。此外还包括我辞去FF全球董事,作为交换条件,恒大健康须在2018年7月31日支付3亿美金,10月31日支付2亿美金以满足实现FF 91量产交付的剩余资金需求。
今年9月以后,我们才幡然醒悟,恒大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FF的全球控制权,这完全违背了当初签订融资协议时的约定。当我们已经如期完成了该三方协议要求的全部支付条件,同时恒大在获得协议约定全部权益的情况下,包括任命恒大高管彭建军为FF中国董事长及法人代表并违约接手FF中国全部经营管理,之后却连续两次单方面违约,拒绝给FF付款,严重影响了FF原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完成FF 91的量产交付目标。作为单一最大股东和补充协议的最大受益者,恒大健康依然不惜伤害FF全球员工,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以及预订用户的利益,悍然违约。
在经过多次与投资方的严正交涉和敦促之后,恒大不仅一再拒绝履约和承担付款责任,反而多次以不同手段阻止公司对外融资,同时在9月份进一步要求FF签订多达9份的霸王协议,长达一百多页。其中包括随时可以触发向恒大健康廉价转让FF中国全部资产及全球高价值IP等无法接受的不平等条款。我们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终止投资协议。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从内部进行反思,公司的相关部门包括我在内,误读了恒大投资FF的真实目的,给了恒大最大限度的信任,以为通过我们的诚意就会换来他们的善意的回馈,可是事实狠狠地打击了我们。其实在危机发生后,我们做了详尽的短期和中长期资金规划,原本可以通过资产抵押贷款,短期借款等各种方式来保证公司正常运营以及FF 91量产相关核心项目的推进。但是投资人突然发难,利用大股东的特殊权限,在对FF部分资产进行保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FF全部资产进行保全,让我们短期内无法实现资产抵押贷款获得融资的目标,直接打乱了我们全部的资金规划。更过分的是,根据此前合同约定,只要我们找到了融资机构,恒大就有义务无条件解除大部分资产保全,而他们不顾这么多员工和家庭的利益,再一次违约,拒绝解除资产保全。
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并没有进行有效地识别,以致于在危机发生时被投资人掐住了资金的“脖子”,一步步把FF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导致我们不得不采取裁员、减薪、以及停薪留职等临时措施自救。此前我们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交的关于开放5亿美金融资的紧急救济仲裁获得了全面胜利,目前资本团队正在积极寻求外部融资。我们又采取了法律行动,保护我们的利益。
Matthias(FF新任研发总负责人Matthias Adyt):7月份的时候,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先生信誓旦旦地承诺绝不干涉FF的业务和运营,充分相信YT和管理团队,让大家不用担心钱。甚至让我们做500万产能和中国五大生产基地的规划。记得他当时说恒大有的是资金,银行都排着队给恒大贷款。但事实上是恒大拒绝按照协议给FF付款。事实证明我们太天真了,他们的最高领导都言而无信,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我相信即便我们签了那9份霸王协议,他们依然可以不付款。大家可能也从媒体上读到了关于恒大派驻高管是如何管理FF中国的,不仅随意拖欠员工工资,强制员工更换工作城市,还强迫员工签订新合同,固定薪水减半而另外一半则是取决于月度绩效考核。恒大正在用传统地产企业的一套不尊重人性,扼杀创造力的管理制度套用在FF中国公司,完全不懂如何运营一家互联网背景的高科技车企,他们的月度考核、摄像头监控等措施把研发技术人员当做房地产销售来考核,这会严重扼杀高科技公司的创造力, 可以想象,如果恒大全面接手FF,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会把FF变成一个只生产低端产品的公司,只会一步步把公司带向深渊。
Matthias : 经过这次危机的惨痛教训和反思,我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投资方意图抢占FF控制权和全球知识产权的真实目的,我们绝不能把多年来积累的核心技术成果如此轻易的,落在一家房地产企业手中。我们绝不相信恒大有能力或者有意愿把FF打造成变革性、颠覆性的公司。一旦FF被恒大控制,第一,恒大就会把FF知识产权据为己有,以完成他们从房地产企业到高科技企业的转型;第二,美国FF则很快会沦为一个后备的研发中心;第三,恒大会把FF装入恒大健康上市公司,让FF变成“孙子”公司,严重影响大家的股权价值,他们也不会把FF利益作为最高利益,而是把恒大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FF会成为恒大整体战略的一个附庸;第四,如果这件事情发生,FF就会沦为一个平庸的公司,更不会有对极致产品的追求,更谈不上技术梦想;第五,我们也不相信恒大的文化和FF的文化会兼容。
现状-FF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除了现金流危机发生的原因,我想大家更关心的还是公司的现状。包括我们采取哪些行动解决资金问题?FF的核心价值是什么?FF对新投资人的有吸引力是什么等等?虽然出现现金流危机,我们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没有任何变化。我想从组织、资本、产品技术三个角度来自我评估和总结FF的核心竞争力。
请大家放心,我和高管团队正在全力解决公司运营和员工工资所需的资金问题,我已经竭尽所能,通过各种方式融资。包括一些高管表示自愿领取一元年薪,甚至有的高管抵押了自己的房产获得贷款借给公司发工资。FF是我们所有的人孩子,更是我的生命,我绝不会让FF倒下,更对FF的核心价值充满信心。
首先说我们的团队,人才永远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临时调整之后,公司依然保留了生产、研发、供应链等核心部门的团队,我们依然拥有继续推进FF 91量产项目的核心能力。我相信选择留在公司的员工都是意志坚定的,我们会一起实现梦想。而那些还有疑问甚至困惑的员工,欢迎直接到我工位来找我沟通。包括离职的几位高管,也都跟我谈话时表示只是为了规避相关风险而暂时离开,一旦资金问题解决,随时愿意回来继续与大家一起为FF奋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些人的离开对于公司组织架构的进化和中层骨干人才的发展和激励或许是件好事, 让更多奋战在一线的,真正听到炮火的中层人员,进入真正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可以让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行更加合理和高效。当然还有一类人非常清楚我们为什么如此选择,但依然破坏我们的决定,尤其是对于个别利用离职炒作,打着为了FF 1000多个家庭的利益的旗号,甚至别有用心的恶意攻击FF的行为,我们既绝不能容忍,也永远不欢迎这些人再回到公司。
再说资金状态,尽管现金流动性确实非常困难,但正在逐步解决中,公司首先会保证大家的薪水和核心项目的推进。我们前些天与美国投资银行Stifel正式签约,作为一家经验丰富的顶级投行,他们在对FF进行详细尽职调查之后,也对FF重新获得融资表达了非常乐观的态度,并且和我们的供应商进行书面沟通表达了对FF的信心。
所以个别离职高管所说的FF已经资不抵债和无力偿债,更是无稽之谈。恰恰相反, FF累计投入近20亿美元,净资产近5亿美元,供应商欠款仅为8000多万美元,再加上无形资产的整体公司估值远远超过恒大去年底投资时的45亿美元左右的水平。目前仅仅是资金流动性出现暂时困难而已。
目前Stifel和我们所有供应商保持密切的沟通,供应商也已经知道短期的资金危机是恒大恶意违约造成的,他们表示理解并希望FF成功,非常衷心地感谢供应链团队和供应商的支持。在融资成功前,我愿意拿出我个人的股权给所有的供应商进行质押保证,不会让他们有任何风险。融资成功后尽快解决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