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包裹大考,快递公司纷纷祭出“精细化管理”
文章来源: 2018-11-10 点击次数:
11月7日晚上九点,一个位于广东省佛山与广州交界的小镇——里水,夜晚的公路并不安静,不时有集装箱大卡车出入百世集团佛山里水基地。这是百世最新投产的一个集仓储和快递快运运转中心为一体的物流基地,主要服务于广佛地区。
还有几天就到“双十一”了,快递处理量增长明显,“现在这里每天的处理量约250万票,还在持续攀升,预计到11日开始进入峰值,预计整个双十一期间至少增加30%-40%的快递量。”百世集团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孟宪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同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在介绍今年“双十一”情况时透露,初步预计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8.7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5%。预计最高日处理量可能达到4.1亿件,比去年增长23.9%。
这个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的快递包裹量,无疑将考验着整个物流行业的处理能力,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各个物流企业似乎越发从容,鲜有担忧再现“爆仓”。那么,其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多科技加速包裹处理
如果我们把视角回归到一个快递包裹所经历的所有流程,或许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当顾客在双十一期间下单购买某件商品后,这个订单会发到商家后台,随后诞生一个物流包裹,开始了它的双十一旅行。很多人以为这个包裹是从商家自己的仓库点对点直达消费者手中,其实不然,它还要经历很多旅行过程。
事实上,只有一些小型商户会发点对点的包裹,更多网购商家的背后是一组庞大的综合物流平台在支撑。有不少商家连自己的仓库都没有,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直接到了各地仓储库房进行高效运转。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才根据地址匹配到最近的库房进行捡货、打包,快递、投递等后续流程。
记者在百世的里水基地看到,一批汇美旗下的茵曼衣服准备入库,按照以往的流程,将由人工清点入库商品的数量和型号,检测其与发来的订单数据是否匹配。这是个庞大的工作,仓库操作员要拿着扫码枪不停地扫所有入库商品,最熟练的工人一个小时也只能清点600件而已。
如今,一项新技术的投入,可以使操作员每小时的清点量翻了近20倍,达到每小时10000件。这是因为仓库收货组使用通道机进行收货,整箱产品进行扫码验证,如果实际入库和清单一致就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完成收货,如果不符就会到异常处理区,人工进行清点收货。这一方式要比人工方式快得多。不过其前提是,每一件商品都要带着RFID芯片。百世集团营销总经理洪一玮解释称,如今很多企业尤其是服装企业都开始给自己的商品增加RFID芯片,这个芯片成本很低,却可以帮助企业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商品的流转全过程,增强自身数据研究来源。正因如此,使用通道机进行收货验货的商家越来越多,效率也越来越快。
收货完成后,其中茵曼的货品会投放到输送线上,输送到立体库的会从收货口投放,输送到二楼人工区的从另外一处投放;其他品牌的货由人工搬运至相应的人工操作区。
多穿立体库系统则是百世另一项有创新的设备。多穿立体库占地4200平,可存放约75万件货物(原来的人工仓则只能存放56万件货物),每件都能参与拣选。整个多穿立体库由货架系统、四向穿梭车、提升机、输送系统、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组成。相比较老式的仓库系统,它能将空间利用率使用到极致,可以在有限空间里存放更多货物,而且拣选率和准确率更高。
“输送系统中有一个特殊设计,就是输送线可以上下摆动,可以直接将1-3层的周转箱输送出来,不需要通过提升机,此设计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小车及提升机的投入,可以节省25%的设备投入。” 孟宪军解释道,该项目一期投入了12辆小车,3台提升机,4个工作站,设计的效率是40箱/车/小时,400订单行/工作站/小时,相比较下,通常服装项目人工拣选的效率在160订单行/人/小时,效率提升不止两倍。
“视觉拣货机器人自动拣选系统已预备上线中,上线后将极大提升整套系统的作业效率。“孟宪军道。
记者注意到,基地里的新玩意还包括库宝机器人和圆盘分拣机等,尤其是圆盘分拣机,相较同等数量分拣口的传统设备,这种圆盘设计节省了一半以上的占地面积,但是分拣效率提升了一倍,因此极受快递公司欢迎。而上述这些新科技和新设备的使用,使得一个涵盖仓储供应链、快递和快运运转中心的11.8万平米的里水基地,员工数量仅需1200人。
洪一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智能货架设备在全国约有40到50个仓库已进入使用,投入设备总量大概400—500台,今后还会陆续在一些仓库更新设备,使其更加高效智能。但他坦言,应对双十一这种短时间的巨量包裹处理量冲击,仅靠科技与新设备是远远不够的,仍然必须靠人工与智能设备双向驱动。“我们估计未来几天新增临时工有2000人。”孟宪军表示,仅里水基地一地就要新增临时工达2000人,整个行业在今年双十一期间的用工量依旧相当庞大。
快递的科技注脚
百世只是快递行业的缩影。在人力增长有限而快递包裹量逐年攀新高的情况下,整个快递业都把筹码压在新科技的运用与管理体系的提效上。
边作栋介绍,目前,邮政、快递企业都针对双十一进行了充分准备。在网点、转运中心、车辆、人员等方面,均增加了20%左右的投入,针对性扩容了信息系统,并将继续通过增设前置仓,减少跨省调拨流转包裹数量等方式,科学控制揽投进度。
他还指出,企业科技投入也进一步加大,超过70%投向智能生产和管理系统开发。行业科技人员总数已近1万人,实验室研究中心及研究中心建成20个,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电子运单普及,主要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均接近或超过95%,加上自动化分拣、无人仓和智能分拣机器人等逐渐规模化使用,均将进一步提升发货速度和分拣处理效率。
申通快递副总裁唐锦介绍道,2018年申通快递新建及改扩建场地共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103套,预计数据处理30亿条。其中包括目前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线运行速度最快的超高速交叉带分拣系统。除了硬件,申通快递还推出自主研发的“锦囊计划”系列APP,并在9月全面上线,该APP囊括了56个大功能和195个小功能。其中,申行者快递员版APP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为快递员赋能,使快递员日常快递收派、收入支出透明化,收派件流程标准化、便利化、实时化,服务通知电子化,帮助广大快递员减少各项操作交接的复杂流程,提高快件操作效率和生产力,降低工作负担。
中通快递副总裁朱晶熙则透露,目前中通快递在广州、成都、武汉、郑州、南昌等24个转运中心上线了双层自动分拣系统。相比单层自动分拣系统每小时2万件左右的处理能力,双层自动分拣系统的快件处理能力能达到每小时4万到6万件。其中,中通快递广州花都转运中心的双层自动分拣系统,是目前业内最大的自动化分拣设备,每小时最多能处理7.2万件快件。中通还在各个转运中心都启用了16米全球最长的自动伸缩机,极大提高了快件的装卸和操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网多个转运中心新上线了动态秤设备和大件自动分拣设备。”朱晶熙称此举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快件分拣效率。
除了设备,中通在科技系统上也有所升级,比如自主研发动态业务看板,可实时掌握订单流向、区域热度、线路压力、渠道占比、中心操作和末端消化效率,并能根据包裹流转节奏,切换订单、揽收、运输、配送视角,与实际业务同步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