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星”一天覆盖90%以上全球海域
文章来源: 2018-10-26 点击次数:
后续将发射海洋二号C星和D星
我国海岸线绵长,海洋灾害多发。海洋二号B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以及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从而服务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该星将与后续发射的海洋二号C星和D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大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
国防科工局负责海洋二号B星工程组织实施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为项目法人。目前已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相关应用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海洋二号B星和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焦点1
海洋二号B星为组网首发星
海洋二号B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表示,以前一颗星20多天才能对全球完整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所以必须建立海洋观测网,提供快速的高精度海洋环境数据,而海洋二号B星就是组网的首发星。
2012到2014年间,海洋二号A星完成了全部台风的监测任务,在每次台风的生命周期中,至少对其完成一次观测,3年共计捕获79次台风,为科研、业务和分析预报台风提供了新的准确数据源。
张庆君表示,随着海洋卫星组网的不断深入,数据将呈几何式增长,并更加稳定可靠,为世界海洋信息库更新提供持续不断的服务。
焦点2
寿命5年搭载6个有效载荷
海洋二号B星设计寿命长达5年,搭载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6个有效载荷。
其中,雷达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流和重力场参数;微波散射计用于观测全球海面风场;扫描微波辐射计用于观测海面温度、水汽含量、液态水和降雨强度等参数;校正辐射计用于为雷达高度计提供大气湿对流层路径延迟校正服务。
据海洋二号B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介绍,相比于7年前发射的海洋二号A星,B星新增两个载荷: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为海洋防灾减灾和大洋渔业生产活动等提供服务。数据收集系统用于接收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与A星相比,B星在观测精度、数据产品种类和应用效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这6大载荷让B星工作频率跨越8个波段,电磁环境十分复杂,这也使其打破我国卫星天线数量的记录。
焦点3
一天覆盖90%以上全球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