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贾跃亭"坑过"的人们
文章来源: 2018-10-15 点击次数:
据媒体称,贾跃亭游走在外,孙宏斌还就资产和债务切割问题亲自飞到香港去与他讨论解决方案,引入接盘方为乐视解困,但贾跃亭面对必须放弃第一大股东的条件时,给出了太高的要价,这条路又走不通。
在现实利益面前,两个人的关系,也从开始的你侬我侬情投意合,一路波动。乐视网最艰难的时候,贾跃亭为还债,把手伸向基本面还属完好的乐视影业,据乐视影业的CEO张昭回忆说,孙宏斌给他发信息,阻止他借钱。
乐视前公关副总监葛鑫也撰文称,贾跃亭与孙宏斌有过对赌协议,乐视在2017年“414免费硬件日”电商节上销售惨淡,使老贾在和老孙博弈中越发处于劣势。
后来在商讨贾跃亭辞任乐视网董事长以应对舆论形势的议题上,两个人关系闹得也很僵,一度没有直接的交流和商量,而通过其他乐视高层在中间穿插传话。
再后来,融创控制的乐视网转而开始向贾跃亭要债。贾跃亭掌控时期,以乐视网为主体的上市公司体系和以乐视控股为主体的非上市公司体系相互存在各种拆借关系,后者(也包括贾跃亭本人在内)欠前者的债务规模不小,但在具体数额认定上,孙和贾之间分歧激烈。
5
孙宏斌表现得心灰意冷,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离开前台,但被吊起胃口的观察人士,却要刨根究底。孙宏斌投资乐视,真的是惨败吗?于是埋头研究一番,发现孙宏斌有点得了便宜又卖乖的嫌疑。
观察人士调出2017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营收排名数据,看到融创中国2017年逾140%的营收增长和逾206%的销售面积增长,排名在碧桂园、万科和恒大三巨头的后面,对融创这样一个原来并不太知名的房企能取得如此爆发式增长表示纳闷。归根到底,他们认为,是当年融创投资乐视,提升了自身的品牌附加效应。
观察人士调侃,孙宏斌花150亿从贾跃亭身上蹭流量,以资产规模计算,赚回了一个利比亚,而他的公开一哭,不是因为悲伤,是喜极而泣。
据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记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投资关系达成后,融创系成为乐视房地产业务的唯一合作方,去年双方就在上海和重庆两地进行过土地项目合作交易。
追随贾跃亭的、目前供职于FF公司的相关人士也向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记者称,总的来看,孙宏斌从这次交易中得到了不少,经历乐视后,一方面股票涨了不少,另外孙也由一个地产商变成了全国性的大佬。
“很精明强悍,说话和举止让人觉得很实在。”这位人士提到的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不过人家做生意是有套路的,要不然不能前五啊(指今年融创在中国房企500强中排名第五位)。”
至于为什么乐视这个摊子在融创入主后没能救起来,而孙又为何当众落泪、自承失败?这位人士说,孙这次套路没起作用,应该是“面临的环境比较复杂,失算了吧。”
第三章,追随者
“贾总这个人很有眼光,很有愿景,很有魄力。”
2015年,乐视看起来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乐视影业CEO张昭这样对媒体说道。
“只有不给自己留后路,才能一路前奔。”
2016年,乐视也还没有出大事,乐视网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对媒体说起自己当初和贾跃亭走到一起的原因。
“我不后悔,从乐视和贾总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2018年7月,已经从乐视网离职的前总经理梁军在美国FF总部见到了贾跃亭,参观完之后,他在微博上这样说道。

十几年来,由最初的几个人几杆枪,到最顶峰时搭建了达15000名员工规模的乐视系,贾跃亭掌控的乐视就像一块强力的磁石,吸纳着各路“英豪”,靠着这些人,他不断将乐视的生态系统扩张开来。
一度,在乐视系统内英才云集,加入其中的人,也以身在其中为荣。据乐视的前员工讲,乐视内部培植 了一种特别的文化,就是喜欢炒作明星高管、行业大牛的入职新闻,成为一种公关策略,行事之高调,让他们自己的公关人员都感到是有点儿“放卫星”、“惊讶”。
多数人当然是出于谋生和职业进阶的需要,而进入到乐视,但汇流到贾跃亭身边的,有些人也可以称之为他的事业伙伴或者追随者。上面的三个人,就可以归属于这一类,他们身上比较有代表性。
其中,在时间上,刘弘最早加入贾的事业,在高管中资历也最老,张昭和梁军则属于后来者,都在2012年加入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