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资讯

多地iPhone用户遭盗刷 企业数据泄露的结无解?

文章来源: 2018-10-13 点击次数:

  微信账户:

  

多地iPhone用户遭盗刷 企业数据泄露的结无解?

  选择微信[我]-[钱包]- 点击右上角的四宫格图标 -[支付中心]-[支付管理]-[自动扣费]- 选择[已签约项目]逐个关闭服务即可。

  为何信息安全事故频出,起底背后的信息黑色产业链

  在此次事件中,大量苹果用户的Apple ID泄露,是这次事件的关键点。根据专家分析,已破获的苹果账户盗刷案件,大多是黑客通过撞库登录用户的苹果账户。

  所谓撞库,指的是由于用户在多个网站和苹果系统都使用同一组密码,黑客通过收集或购买已泄露的其他网站的用户信息及密码,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录其他网站后,就会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苹果账户,从而完成盗刷的第一步。那这些被泄露的用户信息和密码,又是从何处流出的呢?

  除了苹果,近年有数家公司出现了涉及用户数据泄露的问题,其中包括谷歌、Facebook、顺丰等知名大公司。

  2018年8月28日,网上传言华住数据疑似发生泄露。据央视财经报道,疑遭泄露数据涉及1.3亿条身份信息、2.4亿条开房记录等共5亿条信息,被标价为8比特币或520门罗币,约37万人民币出售。

  2018年9月1日,有媒体报道有人在暗网交易网上以“顺丰3亿条快递物流独家数据”为题目出售用户数据,价格为2个比特币。经验证,此次流出的数据中确实包含了姓名、地址、电话,也即快递必须的三样基础信息,不过随后顺丰对此回应称“暗网所售数据非顺丰数据”。

  2018年10月8日,Google公司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宣布,将在未来十个月里永久关闭Google+的消费者版本。而关闭的原因是,Google+的一个漏洞可以向开发者提供用户信息,这可能会导致50多万名Google+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泄露。开发商可在未被用户知晓的情况下获得用户数据,包括姓名、电子邮件地址、职业、性别和年龄。

  2018年3月17日,多家外媒同时报道称,Facebook有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遭名为“剑桥分析”公司获取及利用;9月29日,Facebook表示黑客窃取了公司的数字登录密码,使他们能够接管Facebook多达5000万用户账户,目前还无法确认攻击者是否滥用了账户或窃取了私人信息。

  贩卖已泄露数据、贩卖隐私的生意早已不是秘密了。根据警方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多来,各地查获的公民个人信息超过1400亿条,平均全国每个人有100多条信息泄露。

  这些被泄露的信息有可能是你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有人仅仅花了700元,就在网上购买到了同事的个人行踪等11项记录。

  在网上,有人将这些被泄露的信息做成了生意,这笔“生意”背后,还藏着一条黑色的暴利产业链。从非法获取、加工、交易到用于实施犯罪,这一系列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地下产业链条被称作“黑灰产”。恶意软件编写、漏洞售卖、数据窃取、个人信息倒卖、分赃销赃等环环相扣。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上从事的人数已超160万人,其年产值已达近千亿。据统计,2016年到2017年我国有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其中,“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更是震惊全国。

  其实不仅国内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在国外也如此。近些年我们常常听闻的暗网,更是公民信息泄露的重灾地。

  据新京报报道,“暗网”上的一个中文交易论坛中,除了酒店用户信息之外,还有股民数据、学生学籍信息、电子商务(母婴行业)500w用户数据等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暗网涉及泄露的用户信息,简直触目惊心。

  企业屡被曝出用户数据泄露 挣了钱就不管了?

  掌握着大量消费者的信息和隐私,然而许多商家和企业却并没有承担起保护这些信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