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条案"中的年轻人:消费金融的漏洞、盗刷与骗局
文章来源: 2019-04-01 点击次数:
“就在楼下聊,屋里有朋友,这事他们不知道,很丢脸。”3月20日晚,刚刑满释放的刘学对记者说。
他所说的“丢脸”,是他曾经6次假冒他人通过了京东白条的面签审核,获得超3万的白条赊账额度,最终因触犯诈骗罪获刑,沦为网络黑产中的一员。
而“欺诈”,近年来与狂飙突进的消费金融如影随形,考验着运营机构的风控能力。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近年来至少200人因通过京东白条诈骗、盗刷、套现等获刑,京东账号遭大量泄漏,而京东白条一度存在审核漏洞,面签过程流于形式。京东白条运营部工作人员也对澎湃新闻表示,在运营中,“信用风险还是可控的,最大的风险正是欺诈风险”。
在这波“消费金融加杠杆”的浪潮中,京东白条打出了一句醒目的广告语:年轻不留白。而对于刘学等多名95后年轻人来说,因陷入“京东白条诈骗案”,留下的是犯罪记录和人生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