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或将被滴滴低价收购 戴威已将目光转投区块链
文章来源: 2018-09-03 点击次数:
8月31日,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再一次将ofo的资金链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凤凰自行车此次起诉ofo共享单车运营商东峡大通拖欠自行车货款人民币6815.11万元。ofo对此不予置评。
此外,另据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滴滴仍酝酿于今年第四季度低价接盘ofo,后者公司内部正在逐步实施裁员。有ofo内部员工对记者透露称,八月下旬ofo总部只剩750人左右,九月初计划进一步裁员,人员规模大幅缩减,部分被允诺一定赔偿金的员工目前并没有到位。第一财经就此询问ofo,该公司否认了这一消息。
此外,作为被告方ofo创始人的戴威,目前已投身于区块链项目运作当中,通过与波场创始人孙宇晨的同学关系,积累到相关资金资源。同时多名原ofo共享单车主体老员工,也已从ofo转投到戴威所创立的区块链项目当中。

减缩员工与业务
据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ofo内部裁员一直进行着,截至目前,包括行政、人力资源、公共关系、风险控制等基本职能部分几乎都有涉及。
实际上,关于ofo裁员的消息自今年上旬便频频传出,当时消息称,ofo因资金链紧张,总部开始逐步裁员。随后,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ofo国际业务逐步收缩、甚至直接关闭。
6月,ofo取消原来推行的25城芝麻信用免押;7月,ofo逐渐削减在美业务,同时撤出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刚进入不久的国家;8月,《韩国先驱报》报道称ofo正准备退出韩国市场,将重心转至国内,同时ofo大部分韩国员工也被裁员。
业务收缩必然伴随人员裁减,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曾公开表示,5月中旬,ofo计划将员工数量1.2万人裁减至8000人,大量运维师傅被“优化”,总部裁员500人。
据ofo内部员工透露称,八月下旬ofo总部只剩750人左右,九月初计划进一步裁员400人,人员规模大幅缩减,计划减至300人以内。但这些“裁员”举措均未伴随相应的赔偿方案。一方面,为避免主动型裁员所需要支付的赔偿金,ofo方面不会主动开口,但也不会派发重要任务或进行工作管制,感觉事业被耽误的员工会自己主动提出离职;另一方面,部分被允诺一定赔偿金的员工目前并没有到位。
“但是报销款项相继发放出来了,”另一名已离职的ofo员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称,之前ofo主要将资金用于发放在职员工工资上,完全无暇顾及离职员工的赔偿或报销款,但近几日相关款项逐渐发放出来了。他认为上海凤凰自行车还是选择起诉ofo,是因为拖欠款项金额实在太大的原因。
矛盾爆发
8月31日,上海凤凰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因与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于近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理由为——2017年,凤凰自行车与东峡大通签订了《自行车采购框架协议》后,凤凰自行车与东峡大通签订了多份采购合同。经双方核对,截至起诉之日,东峡大通仍欠凤凰自行车货款人民币6815.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