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业内资讯

"互联网+医疗租赁"崩坏 远程视界套住千家公立医院

文章来源: 2018-08-20 点击次数:

  靠的是一种所谓医联体O2O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远程视界与医院和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了三方合同,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出资方,资金到达远程视界的账户上,再由远程视界去购买设备,发货给医院,在这一模式下,医院需要承担的租金则全部由远程视界担保垫付。医院不用掏一分钱,只要提供场地,五年后就坐拥昂贵的设备和成熟的科室。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由远程视界所购买的设备价格往往大幅度高于市场价格。

  根据协议,远程视界还负责去收集患者,甚至报销医保之外的治疗费用。公司只要求,事成之后跟医院分成新增的收入。

  “他们就占我们一个地方,承诺医院零风险,我们觉得就算不赚钱也培养了人才,5年以后设备还归医院。”陕西宝鸡一家县级医院院长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说。

  “一个病人心脏介入手术要4万元,跟远程合作只要花两万,能让我们这里30万人口受益,当时是很想引进这个项目。”湖南株洲渌口区中医院蔡院长告诉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远程视界还承办和资助了各种顶级医疗行业会议以打消医院的疑虑,这些会议的最后流程通常是,远程视界揭牌设立公益基金,或者举行向医院捐款的仪式。

  据官方网站资料,2015年8月,远程视界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下称“福利基金会”)发起“集善·远程视界”专项基金,并参与了后者发起的“集善扶贫健康行”公益项目。

  打着福利基金会和扶贫办的旗号,远程视界在20多个省会城市举办巡回活动,邀请国家和当地卫计委领导,同仁医院、阜外医院等多家北京三甲医院代表,以及其他国内顶级医疗专家演讲,推介远程视界的模式和业务。

  当地基层医院和医药代理商都会受邀参加这些活动。

  “在我们这小地方,这些专家教授就跟神一样。之前他们(远程视界)天天给我的电话我都不信,但那次会议之后,我就开始相信了。”远程视界在河南地区的一位代理商曹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缴纳3万元代理费后,享有远程视界在本地医院的代理权。

  像曹先生这样的代理商,全国还有4000多位,按照省、市、县、院分级,他们向远程视界缴纳的代理费少则数万元,最多的达400多万元。

  有资料显示,2017年4月远程视界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信用管理中心等机构评为的“行业十大信用品牌”;同年5月,韩春善被中国商业创新大会授予“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人物”;同年6月,公司在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荣获“2017中国医疗创新团队奖”……

  医疗界神话轰然倒塌

  据公司官网资料,2018年1月30日,远程视界带着空军总医院、航天总医院的专家在江西省宜黄县卫计委会议室举办了“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培训会”。这成为了远程视界最后一次公开活动。

  从今年1月开始,公司彻底停发工资,员工成批离职。同时,融资租赁公司、代理商、设备商、医院蜂拥而至,远程视界资产被法院强制执行,韩春善个人股权遭冻结,针对公司的诉讼案件铺天盖地。

  从荣誉巅峰到一地鸡毛仿佛是一夜之间。

  “远程从头到尾就是玩资本运作,靠代理商的关系,用公立医院的名声,套租赁公司的钱,让这三方来围着他转,这是个很高明的手段。”已从远程视界离职的前员工方泽(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问题的苗头早已出现,2017年年初,远程视界资金链骤紧。公司以筹备上市要封账为理由,不再支付设备租金,不再向北京医生专家支付报酬,代理商和员工的奖金更是扣住不发。

  “头两年还不错,设备也到了,他们(远程视界)支付了租赁款,承诺设备给免费使用,”2014年起与公司合作的河北承德平泉市医院的王院长说,“2017年下半年开始不行了,耳鼻喉诊疗台迟迟到不了,专家也没有过来。”

  实际上,同仁医院、安贞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等多家北京大医院都在去年先后与远程视界终止了合作。

  “北京专家的报酬开头还给一些,后来就欠着,可能欠同仁医院有两三千万元。”方泽说,“一些医院拒绝合作以后,公司又不断找新的三甲医院来接手。”

  资金吃紧并没有让远程视界放慢脚步,公司反而变本加厉,深入区县跑马圈地,加速从融资租赁公司套取资金。

  “我们到现在一毛钱设备都没看到。为了放设备,把一栋楼都装修好了,还掏钱送医生到阜外医院去培训,结果回来没有设备,做不了手术。”前述湖南县级医院蔡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该医院于2017年4月与远程视界签约心血管项目,设备总金额约3000万元。可一个月后,远程视界就称资金链出现问题,拒绝支付租金和发货。